我国有7500万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防控挑战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9日浏览量:
10月28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将在北京举办“乙型肝炎防治健康科学学术交流会”。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其中乙型肝炎在中国患病范围最广、负担最重。今年9月,国家疾控总局会同多部门联合起草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计划(2025-2030年)》。目标是到2030年,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确诊率和新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率提高到80%以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崔刚表示,过去30年,中国针对乙型肝炎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自2017年起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轮换计划。199 2005年实现新生儿免费疫苗接种覆盖,通过国家集中采购大幅降低抗病毒药物成本。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控工作仍面临库存量大、发现晚、管理不善等问题。目前,我国约有7500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约3000万人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在约 1700 万人需要治疗的人中,只有约 300 万人接受标准治疗。这导致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解读《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计划(2025-2030年)》并强调,该计划旨在持续提高诊疗率,控制新增感染病例,遏制病毒性肝炎蔓延,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和死亡,为最终消除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行动计划》还鼓励加大创新药物研发力度,积极探索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临床路径。实现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是当前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认可的理想治疗目标,也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一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指出,从2015年至2022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可以看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已从单纯控制病情转向追求临床治愈。 2023年更新的n临床试验测试标准以临床缓解为主要疗效指标的新药进一步阐明了这一变化的重要性。 202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延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清除的适应症正式获批,标志着乙型肝炎治疗进入新时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表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正在进入“临床治愈”阶段。象征着征服乙肝“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临床队列,帮助万余例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展现了“中国方案”对全球乙肝防治的影响力。会议还介绍了“星光计划”、“Spro”等多个正在进行的临床治愈研究项目。会议期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式启动了名为“乙知识”的乙肝健康科普项目。

